六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6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的现在,相信没有坏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的理念的人应该不少,有这种理念的人一定会反对打孩子,打孩子是愚蠢的,父母自己无能为力,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确,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没有事先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说清楚话。2、孩子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犯。父母自己不知道这方面的事该怎么办,在这方面没有做好作则的时候,不要急着打孩子。自己纠正这方面的错误,明确知道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处罚也不晚。3、父母不能在愤怒下打孩子。这时打孩子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处罚时失去节制,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很难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他,容易伤害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阶段,孩子的自主感非常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3岁以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刚刚发展起来。即使有些孩子太淘气了,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一岁半,一岁半以内的婴儿绝对不能体罚。在这个年龄段,儿童活动主要满足生理需求,主要是吃、喝、拉、撒、睡的条件反射,无意识。在这个阶段惩罚孩子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导致孩子的身心不健康。

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于自主性和害羞和疑虑之间摇晃的阶段。孩子们学会了很多技能,如走路、爬行、推动、拉动和谈话,以及如何掌握和释放他们。他们不仅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孩子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是做还是不做。父母必须按照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呵护孩子行为的任务,不能伤害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孩子会感到不安和害羞。
育儿小贴士: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越来越完善,逐渐形成完整统一的自我。他们强烈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宣传自己的强烈要求。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会清楚知道父母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认为他们不遵守法律。
上一篇:孩子什么都补充 反而不健康
下一篇:儿童座位在父母心中
-
2021-11-30 14:22:49
-
2021-10-14 14:15:23
-
2022-04-14 10:55:37
-
2021-10-23 14:15:52
-
2021-11-25 14:09:44
-
2021-12-02 14:15:03
-
2021-12-03 15:24:22
-
2021-12-02 15:50:56
Copyright © 2025 www.fsx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