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早期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关键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和器官功能损害。

1. 病毒感染
新型布尼亚病毒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病毒直接破坏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流行季节需避免草丛活动,被叮咬后立即用碘酒消毒,72小时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利巴韦林。
2. 免疫反应异常
病毒触发过度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过度消耗。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为1-2mg/kg/d,重症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10-20g/d。

3. 器官功能损害
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微血栓形成,造成肝肾功能损伤。治疗需监测转氨酶和肌酐,保肝选用谷胱甘肽1800mg/d,肾脏保护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对症支持方案包括血小板输注阈值设定在20×10⁹/L以下,发热管理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阿司匹林。抗病毒治疗首选利巴韦林10-15mg/kg每8小时一次,疗程7-10天。重症患者需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量2000-2500ml。
预防重点在于防蜱措施,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衣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虫剂。疫区居民应定期环境消杀,宠物每月使用氟虫腈驱虫。高危人群可储备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暴露后预防。

该病病死率约5-15%,死亡多发生在病程第二周。存活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在4-6周恢复正常,部分遗留肾功能异常需长期随访。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需立即就医排查。
上一篇:血常规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
下一篇:嗜酸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最新资讯
-
2025-04-28 18:41:55
-
2025-04-28 18:45:45
-
2025-04-28 18:47:38
-
2025-04-28 18:56:33
-
2025-04-28 19:00:28
-
2025-04-28 19:04:14
-
2025-04-28 19:04:51
-
2025-04-28 19:06:49
Copyright © 2025 www.fsx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