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的原因有哪些
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导致无法消化乳糖,引发腹胀、腹泻等症状。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肠道疾病、年龄增长及先天性缺陷。

1.遗传因素
约75%的成年人存在乳糖酶活性下降现象,这与LCT基因变异相关。亚洲、非洲人群发生率高达90%,属于原发性乳糖不耐受。这类人群建议选择无乳糖奶制品,或服用乳糖酶补充剂。
2.继发性因素
肠道感染、克罗恩病、乳糜泻等疾病会损伤小肠绒毛,导致暂时性乳糖酶缺乏。轮状病毒感染后儿童常出现继发性不耐受,需治疗原发病后2-4周逐渐恢复。急性期应避免乳制品,恢复期可尝试少量酸奶。

3.发育性因素
婴儿期乳糖酶活性最高,3岁后逐渐下降。老年人肠道功能退化会加重症状,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增加30%。建议分次饮用牛奶,每次不超过120ml,搭配谷物食用可延缓吸收。
4.先天性缺陷
极少数婴儿出生即缺乏乳糖酶,表现为哺乳后严重腹泻。需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如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这类患儿需终身避免乳糖,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乳糖不耐受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可通过氢呼气试验确诊。轻度者可选发酵乳制品,如奶酪、酸奶的乳糖含量较低。补钙可考虑豆腐、深绿蔬菜等替代品,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下一篇:胆石症和胆囊结石区别有哪些
最新资讯
-
2025-04-14 16:37:03
-
2025-04-14 16:42:51
-
2025-04-14 16:43:18
-
2025-04-14 16:47:46
-
2025-04-14 16:52:14
-
2025-04-14 16:54:01
-
2025-04-14 16:56:15
-
2025-04-14 17:19:01
Copyright © 2025 www.fsx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